国礼有什么重大意义?
2024-06-13 18:00:28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国礼有什么重大意义?
国礼有什么重大意义?
国礼怎么送?有什么重大意义?国礼,对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稳定,都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国礼,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一种生命力的牵动;国礼,对文艺的繁荣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礼,对教育来说,让人人懂得“仁义”,懂得“礼仪”,让中国的传承文化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其意义任重而道远…

 
A、国礼简介及重大意义
1、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为国礼。
2、以社团、企业家及文化艺术家、教育家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为国礼。
3、以民间名人名义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为国礼。
4、国礼,本来来源于原始社会,来源于民间。所以,人民群众,所赠送的礼品,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群众和谐,有利于人民团结,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适当的送一些珍贵的礼品,理所当然,均可称为国礼。
 
B、哪些产品(作品)可以入围国礼?
1、人生食用产品(如,酒,茶叶,饮料等);
2、生活用品(如香皂等);
3、农副产品(土特产,芒果等);
4、服饰品等;
5、书画作品(如名人名画及书法作品等);
6、工艺美术作品等。
7、动物产品(如,马,牛,羊,狗,鸡、鸡蛋等);
8、其它产品……
 
C、2022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D、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可谓花样千千万:
有的是名副其实的“国宝”,有的是传统的土特产品和珍奇异宝,也有令人诧异的特色礼品。亚洲国家常送古董或良种马;非洲国家爱送镶着宝石的象牙;南美国家则喜欢以镶有玛瑙的铠甲送人。意大利领导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外赠送的国礼是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作品的银制复制品;英国首相赠送的则是为来宾专门制造的带有英国象征的器皿,而且绝无重样。镀金兰花是新加坡政府为领导人出访准备的特选礼品;约旦国王爱送本国出产的橄榄油;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喜欢送手工刺绣地毯。
 
E、国礼的释义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礼也是一种约束;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
 
F、国礼的延伸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充满着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为的规范,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延续。“礼仪”二字意涵丰富,中国古代就是“礼治”的社会,“礼”是国家政治与个人生活的规范。古代有“五礼”之说,体现了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传统社会的“礼”也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使“礼”与“法”并重成为治国之道、仁政标准。作为行为方式的“礼”便是“仪(式)”,仪式作为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演化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制度化的“仪式”来源于国家对“礼”的规范和引导,也发展成了礼仪制度,体现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起,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礼仪典范的作用,将礼仪规范上升为国家的礼仪制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G、国礼特别释义
1. 借助物品传递本国的道德观念或本国、本民族的风俗的仪节;
2. 符合一国领导者整体利益行为准则的具象表达。国礼也既国家的念想;
3. 借物将尊敬的态度和动作塑造成国礼物品;
4. 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庆贺、友好、敬意及价值观的立体语言;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形成了无数礼仪形式。
例如,以庄严的仪仗队、欢迎礼乐等也是国礼的形式之一。
激活被遮蔽仪式。激发起应有的政治含义。激发人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简化繁复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许多礼仪已经失去了积极意义,一些讲求排场、大操大办的形式主义,应当改造和简化。比如中国规定简化“迎来送往”形式,出台八项规定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举措,传递出社会的正能量,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取缔落后非法仪式。鼓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宗教仪式,可以提高人民道德水平,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文明崇高的礼仪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规范,使不同的礼仪在社会现实中转化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规范仪式,以文化符号和政治符号的形式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须臾不离的必需品。通过语言、行为、服饰、礼乐、图文等仪式化、符号化的政治象征,感受到“国家在场”,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5.国礼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独特标识。国礼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习惯、规则和心理积淀总和的文化信息和价值体现;
 
6.国礼传递“仁政”与“礼治”信息。馈赠国礼也是”软外交“手段。

 
H、国礼与仪式
国礼的赠与或交换,常常会结合仪式来完成。仪式是集人、物、语言、行为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意义“综合表述”,其表现力也最为集中和强烈。仪式不仅是直接影响政治生活的形式资源,它还通过象征性的政治符号渗透进人民社会生活内部,影响人民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塑造形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彰显出国家对人民生活的主动介入和规训。
 
国礼一般会进行正式的发布和交接仪式。有的会举行官方的赠送仪式。
 
I、国礼起源
国礼最早起源于古代部落狩猎、饮食与祭祀。食物、饮食一开始即与仪式、礼仪有着密切联系。
 
1、大量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食物礼仪是在宗教中有显著地位的。第一个果子的献祭、收成的礼节、节后的宴会是农民之间很重要的行动。猎夫或渔夫庆贺大收获,或开始活动季节的时候,也都是用宴会与礼仪将食物摆布着,要求动物恕宥或更加以崇拜。一切这样的行为,都表现出地方社会对喜庆和食物的珍重,于是宗教借着这等行为来成就人民对于日常食品的虔敬态度”。我国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也早已指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原始人由于相信万物有灵,用各种各样的仪式来沟通人与神的联系,使整个社会生活都仪式化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怀着恐惧、畏惧的心情匍匐在神的脚下,献上“食品”(祭品),有时这个食品(祭品)甚至是人本身,以便使神灵帮助人类。因为“人嗜饮食,故巫以牺牲奉神”。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祭祀的态度和目的渐渐有了不同。从早期的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从被动献祭,到与祖先神共享,再到人们用食品庆祝节日,沟通人群、犒劳自己,食物已不再仅仅用于果腹、敬神,而有了更多的文化意义和伦理价值;
 
2.国礼在古代体现“礼治”。《论语》和《孟子》中有很多关于“仁”或“仁政”的议论。孔子把广义的政治制度分成了德、礼、刑、政四个层次。这样说固然也有道理,但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往往是把这话作为孔子讲“人治”、“德治”或“礼治”的注脚。
 
国礼在古代也是民族的贡品。在古代包括馈赠疆土、权杖等。
 
3.在大中华,国礼演变跟古代五礼相关联。
孔子的贡献,是把隐藏在古礼中的核心思想“仁”发掘了出来,对于执政者而言,仁就是“爱人”、惠民等统治原则。仁和礼是不分的,时代变化了,礼要因应变化而作出调整,其调整的依据就是“仁”。在孔子看来,执政者自身也必须按照礼来约束自己。这对于任何阶层的执政者,上至天子,下至诸侯、卿大夫、士,皆无例外。按《左传》的句例,按照礼来做事,就以“礼也”二字加以肯定;不按礼来做事,就是“非礼也”。如果翻译成今天的法,“礼也”就是合法的,“非礼也”就是违法的。比如,《左传》桓公十五年载:“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来求车,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私求财。”这可以理解为,天子派家臣来鲁国求车的行为,是违法的。像这样的史实或案例,在《左传》中比比皆是。如果把《左传》中直接出现了“礼也”或“非礼也”的案例摘抄出来,就会发现,这些案例不但数量众多,而且适用关系涉及自天子以至诸侯、卿大夫等各种执政者阶层;从规范的行为种类来看,则大到各种政治、外交、军事、贡赋等领域(所谓吉、宾、军、嘉等“五礼”),小到服饰、车器、仪容、建筑、乐舞等等,可谓琳琅大观。
 
演变
举例文庙祭祀
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祭祀文化是其中的荦荦大端。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世人习称的“孔庙”,实际名称应为“文庙”,其主要作用是用来祭祀孔子及历代圣哲、先贤先儒。文庙祭祀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乚、送礼
人与人交往,讲究礼尚往来,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外交场合,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礼”相待。
 
2016亚太联盟新闻发布会刘月好向驻华大使赠送礼品。
那么,见证了外交史上重要时刻的那些“国礼”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与文化?
 
M、国礼怎么送?
中国的各种手工艺品巧夺天工,成为最初国礼的首选。雕漆、陶瓷、景泰蓝、牙雕、刺绣等工艺品是礼单中的常客;丝织、湘绣、描漆和陶瓷的中苏领袖像也时常被列入,其中毛泽东纪念章特别多。到1952年,礼单中开始出现贴有毛刘朱周、全国名胜风景、国庆观礼、建设成就、外国来访代表团在华活动等照片的相册,以及邮册、诗笺谱、檀香扇、年画、民间剪纸、绸缎等。礼宾司以前还经常送茅台酒、龙井茶招待外宾。
 
送礼也要因地制宜。给非洲国家送手工艺品,不如送一些实用的东西更好。中国以前也送给第三世界国家一些电器,比如熊猫牌电视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向外国送过中国自产的电脑等数码产品,例如送给古巴、委内瑞拉、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一些轻工业的产品,比如衬衫、手表等也很受欢迎。出访时,这些往往作为赠送对方翻译和接待人员的礼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礼物中开始有一些画册。送画册,也是向欧洲国家学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当代中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印刷得非常精美。
 
送国礼也要做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国家领导人及外交场合,各国赠送礼物也会考虑“投其所好”。例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9月访华时,事先了解到邓小平有抽烟的习惯,便赠送给邓小平一个精致的银烟盒。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很喜欢在周末跟夫人一道骑自行车逛北京的胡同。 1989他作为美国总统访华时,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就赠送给他一辆上海特制的飞鸽牌自行车,当年的电视节目还播出了老布什像孩子似的高兴地跨上自行车试骑的镜头。
 
归根结底一句话:外交无小事,送礼有学问。


 
N、政治与国礼
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座“和平尊”。
“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取“敬重”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礼器。我们今天以“尊”为礼,表达中国对联合国的重视和支持,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福。
 
“和平尊”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热情庄重。顶部的龙饰象征守望和平。两侧的象首、凤鸟寓意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尊体饰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传承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理念。尊身展翅高飞的七只和平鸽,代表联合国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70年。
 
“和平尊”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制成。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发展完善。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当代文明,也体现着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共同进步。
 
“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在联合国迈向新的10年之际,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继续为实现联合国的梦想而共同努力。
 
“国礼”的暗示水很深,比如希拉克给小布什送过香皂。
各国领导人送礼物,送什么很有讲究,尤其是大国领导,送礼物就得特别“讲政治”,礼物之中,赋予了相当多的暗示意味。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到苏联,被赠送的礼物往往是绘有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头像的盘子或孔雀石头像,这无疑是在暗示他们要坚定团结在苏联周围,共建共产主义世界。
 
而美国总统送的礼物也很有含义。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向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赠送了一份礼物——一副围棋。一时间,媒体纷纷聚焦这份出人意料的国礼。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分析说,赠送围棋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尊重。而央视评论员水均益则评论说:“这是意味深长的一个礼物,会不会奥巴马暗示中美之间是一种更加平等的关系,比以前更加平和,但也是一种博弈?”
美国总统收的礼。2001年小布什就任,考虑到这位总统自小受牛仔文化熏陶,各国元首送给他的礼物普遍具有美国西部片的风格,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刀剑、牛仔帽和马靴。到了2002年,由于小布什对外政策咄咄逼人,各国元首大概皆以为此风不可助长,纷纷“弃武重文”,开始送他艺术品、书籍、珠宝,甚至还有一些劝人向善的宗教礼物,比如《圣经》、《古兰经》、俄罗斯圣像等等等。
 
在2003年,小布什结束对英国的访问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给他一把银尺子作为礼物。“尺子”在英语中同时也有“统治者”之意,其寄意可见一斑。这把特殊的尺子长13英寸半,纯银打制,价值约244英镑,上面刻有美国历史上43位总统的名字。
 
伊拉克战役爆发前夕,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特地送小布什一个以英国战时领袖命名的“丘吉尔”礼盒套装,其中包括钢笔、墨水、雪茄和一本印有丘吉尔名言的绿色烫金人造革小册子,目的是用强硬的丘吉尔形象,给铁杆盟友打气鼓劲;时任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送给小布什一幅蜡笔漫画,其中描绘的是小布什手持猎枪,捉住了一只兔子,而兔子的脸酷似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寄意非常清晰,但愿小布什如愿打倒萨达姆政权。
 
而作为伊拉克战役的果断反对者,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2003年送给小布什夫妇的礼物,是法国的时尚用品,大概含有“化干戈为玉帛”之意。送给劳拉的是一条蓝色的爱马仕丝巾,而送给小布什的是一个皮制高级男性洗漱用品包,一瓶CD男用香水以及配套的香皂。
 
送国礼也得考虑对方国家的民族风俗。1991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出访泰国时,赠送了700多卷的《大藏经》,这对佛教国家来说,有至高无上的意义。送国礼也需要考虑对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爱好。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个柔道高手,他也非常喜欢中国功夫,2006年他来访中国期间去过少林寺,成为第一个到访少林寺的外国元首,得到的国礼是--一套少林武功秘籍。
 
当然赠送国礼时也有一定的禁忌,除了尊重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与领导人的个人喜好之外,还得遵“国宝不能送”的禁忌。尽管在上个世纪,我国政府有赠送大熊猫的外交先例,但是随着外交的正常化和礼宾司的成熟,从80年代开始就不再赠送国宝大熊猫,改为“租借”大熊猫。199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出访日本。在出访前,江泽民提出“不要老一套”的送礼原则,礼宾司随即请了黄胄等十几位国内知名画家作画,尽管这些画家的画也接近国宝的级别,但是相对于直接赠送珍藏的古代字画,显然避开了“不送国宝”的忌讳。
 
选礼品不是领导人一个人说了算
各国领导人之间互赠礼品是必不可少的外交礼仪。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更多传递出来的意味绝非私人交情,而是两国关系。国礼要经过精挑细选,颇费一番心思。送得妙,恰到好处,成为国际美谈。送得糟,弄巧成拙,沦为笑柄。这其中大有学问。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元首之间常常以“礼”相待。
 
有的是名副其实的“国宝”,有的是传统的土特产品和珍奇异宝,也有令人诧异的特色礼品。亚洲国家常送古董或良种马;非洲国家爱送镶着宝石的象牙;南美国家则喜欢以镶有玛瑙的铠甲送人。意大利领导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外赠送的国礼是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作品的银制复制品;英国首相赠送的则是为来宾专门制造的带有英国象征的器皿,而且绝无重样。镀金兰花是新加坡政府为领导人出访准备的特选礼品;约旦国王爱送本国出产的橄榄油;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喜欢送手工刺绣地毯。
 
如何选国礼 价格民俗都需考虑
国礼要经过精挑细选,颇费一番心思。俄罗斯的礼宾司官员反映说,替总统选择礼品实在是件难事。首先,礼品的档次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太过俗套,又要合乎收礼者的“口味”。为此,礼宾司的官员费尽心思去了解收礼者喜欢什么,什么样的礼品适合他。此外,礼品既不能很贵,又能让对方感到开心。
 
U、小小礼物 更多在于象征意义
一份国礼,常常藏政治深意于小小礼盒之内。作为政治外交的形式之一,国与国之间互赠的礼品,往往富含政治、军事或经济等目的。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送给小布什夫妇的是法国的时尚用品,大概含有“化干戈为玉帛”之意。其中送给小布什一瓶CD男用香水以及配套的香皂,还有一个皮制高级男性洗漱用品包;送给劳拉的则是一条蓝色的爱马仕丝巾。
 
鉴赏
岁月无痕,物以为证。2008年8月7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8件套精美的国礼与公众见面。这次展览上,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集体获赠的国礼,大部分是首次亮相,4位新晋政治局常委获赠的礼品全部是第一次展出,这次展览还是中国四代领导集体获赠国礼的首次集中亮相。
 
尼克松访华赠送瓷塑天鹅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给毛主席的瓷塑天鹅摆放在美洲厅。这件礼品全球只有两件,一件存放在纽约国家博物馆,一件选为中国的国礼。它出自美国陶瓷艺术大师波姆之手,寓意美国人民希望和中国人民和平相处的美好心愿。
 
银铭文盘是撒切尔夫人赠礼
在欧洲厅,撒切尔夫人赠送给邓小平的国礼“银铭文盘”熠熠生辉。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与邓小平会晤时,撒切尔夫人以银铭文盘相赠,作为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纪念。
 
2014年赠送给APEC会议领导人及配偶的国礼
《和美》纯银丝巾果盘
《和美》纯银丝巾果盘
2014年3月,一纸关于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及配偶礼品的设计制作邀请函在全国范围内发出,征集内容包含领导人礼品和配偶礼品两部分,设计要求中提出,礼品要体现中国特色,展示中华威仪和大国风范,弘扬中国文化,突出北京文化特色。要紧扣2014年APEC会议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追求艺术性、实用性,显示中国艺术水平和制作水平。同时,配偶礼品尤其需要注意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北京某某集团随即组成了由十七位国家级及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两百余位设计师、工艺技师、营销策划人员组成的精英团队,经过半年的努力,凭借“国礼造办”的强大优势,总工艺师郭鸣带领策划设计生产团队共设计出了领导人礼品方案48套,配偶礼品方案35套。
 
经过几轮竞争,最终入选国礼的20套方案29款工艺品中,工美“独占鳌头”,占据了其中15套方案24款工艺品,其工艺品品种基本涵盖了中国和北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
 
在2014年8月26日最后一轮筛选中,挑选出瓶身38厘米高,为天坛祈年殿38米身高的等比例缩小的《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但面对配偶礼品的选择时,工美的两款以花丝镶嵌和錾刻两门传统技艺,靠设计师和工艺大师合作的礼品让人难以取舍,最终使得原定为2件的礼品清单被扩充到了3件。其中纯银丝巾果盘是由整块银板经过上千万次的纯手工錾刻而成,《繁花》手包套装同样也将北京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中的花丝镶嵌和京绣发挥到了极致。
 
民族一步一步走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W、国礼寓意
景泰蓝赏瓶寓意“四海升平”果盘寓意“以和为美”“繁花”手包象征汇聚团结
“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和美”纯银丝巾果盘、“繁花”手包套装,这是中国送给参加此次APEC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的国礼,前者为领导人礼品,后两者为领导人配偶礼品。这三样礼品均出自北京工美集团之手。但实际上,原定的国礼是两件,由于送给配偶的两款在评选时难分伯仲,礼品清单被扩充到了三样。
 
“四海升平”融合三种珐琅工艺
送给领导人的礼品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瓶身38厘米高,为天坛祈年殿38米身高的等比例缩小。赏瓶最大直径21厘米,代表APEC21个经济体。细长的瓶颈显得瓶型典雅优美,通身碧蓝的瓶身上水波荡漾,圆形的APEC会标、天坛等标志居中。工美某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由中国七位国家级、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创作。采用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一的景泰蓝工艺,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
 
工美某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器形四面开光,周围以浮雕吉祥水纹环绕,象征“四海”,寓意环太平洋,“瓶”即“平”,整体即“四海升平”。开光部分图案以画珐琅工艺,纯手工绘制。正面为本届APEC会议标志,背面为北京雁栖湖APEC会场,两侧分别为北京标志性建筑天坛和怀柔慕田峪长城。
 
这款赏瓶的包装是香槟色皮箱,并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赠”字样。包装之内还配有卷轴形的丝绸中英文说明书,详细解读礼品的材质、规格、工艺以及寓意。
 
“和美”丝巾抓不起来
“抓不起来啊?”金色的椭圆果盘上摆着一块丝巾,光线折射下丝巾上的花纹露出点滴光芒,让人不禁想伸手一抓,却落了个“一手空”……这是评选过程中,发生在“和美”纯银丝巾果盘上的真实故事。
 
“和美”纯银丝巾果盘造型仿制于中国传统的竹编果篮,其上披一条柔软的江南丝巾,四足则为由银丝编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造型。宝相花图案、卷草纹图案寓意富贵吉祥、福运延绵。“和美”之意源自“以和为美”的思想,也象征着各经济体携手编织世界经济网的共同愿望。
 
工美某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纯银丝巾果盘是由整块银板经过无数次纯手工錾刻而成。錾刻工艺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是皇家造办处独有的秘制工艺之一。
 
“繁花”主要元素是月季花
“繁花”手包套装同样也将北京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中的花丝镶嵌和京绣发挥到了极致。以北京市代表性花卉——月季花为设计主要元素,结合花丝手包、花丝月季胸花、丝绸手绢,形成一套极具中国韵味又承载精湛手工技艺的套装。花丝手包采用了北京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花丝镶嵌工艺制作。手包下部盛开的月季花,象征着汇聚和团结。胸针为银饰品,以北京自产月季品种为原型,制成别具特色的配饰。手绢以丝绸为原料,采用京绣工艺绣织与配饰相呼应的月季花。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礼★专题宣传报道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   
中华产品网(http://chinazhcpw.com)
国际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            
世界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顽强拼搏进取、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篇:最后一页